中国网手机版
扫码即可查看网页

中国网客户端
点击查看下载页面


立即查看

中国网

法治为笔绘龙江民营企业发展新画卷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8月27日,第二届黑龙江省民营经济法治建设大会在哈尔滨召开。这场汇聚工商联、执法机关、司法机关、法学会及企业家代表的大会,以“贯彻民营经济促进法、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会议传递出昂扬的信息,从政策落地到协同服务,从企业治理到权益保障,龙江大地正以法治为笔,描绘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新画卷。

立良法强根基:龙江民营经济迎“定心丸”

“截至2024年底,全省实有民营经济主体325.5万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1.0%,成为龙江经济增长新引擎。”会上,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王淑滨列举的一组数据,勾勒出黑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势头。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法治根基的持续夯实——从国家层面民营经济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到黑龙江“一揽子”惠企政策的落地,法治正成为民营经济发展最坚实的“靠山”。

作为我国首部专门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2025年5月20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将“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法律条文,明确民营经济“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定位。在黑龙江,这部法律的“落地声”格外响亮,为呼应民营经济促进法落地、持续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振兴民营经济“45条”、健康发展“28条”,开展“服务企业效能提升突破年”行动,建立“百名领导干部包百企”制度,用政策红利激活市场活力。2024年,黑龙江民营企业对营商环境综合评分较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法治环境在政务、市场、法治、创新、人文五大环境中得分最高,成为企业家最认可的“加分项”。

法治的温度,更体现在每一个权益保障的细节里。大会通报的典型案例中,牡丹江市总商会、双鸭山市龙商商会的调解案例入选全国工商联商会调解典型案例,省福建总商会多元化解服务站等4家组织获全国通报表扬;在全国工商联第六届法治建设大会上,黑龙江4个协同实践案例、4个法治民企建设典型做法被推广,成为全国民营经济法治建设的“龙江样本”。

“以前怕‘隐性门槛’,现在有法律‘撑腰’,我们搞创新、拓市场更有底气了。”省总商会副会长、哈尔滨九洲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赵晓红的感慨,道出了众多龙江企业家的心声。九洲集团扎根黑龙江32年,从单一电气制造拓展为“智能配电网+新能源+综合能源服务”的科技型企业,累计获得234项专利,“这离不开知识产权的法治保护,更离不开民营经济促进法带来的稳定预期。”

会议现场

聚合力优服务:多元协同释放“法治红利”

“感谢检察院15天就帮我们解决了积案,企业终于能恢复正常运营了!”不久前,鸡西市滴道区一家企业负责人向当地检察院赠送锦旗。这起伪造增值税发票积案的快速办结,是黑龙江多部门协同护航民营经济的一个缩影——在本次大会重点推进的2025年民营经济“法律服务季”中,这样的“暖企故事”还有很多。

自2025年4月启动以来,省工商联联合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司法厅、省法学会等部门,以“四个专项行动”为抓手,织密民营经济法治服务网。“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中,省法院联合省贸促会为敷尔佳等企业提供品牌维护建议;“优环境强法治解难题”专项行动里,省检察院开展“平等护企365”行动,规范涉企执法;“增强民企法治意识”专项行动中,省司法厅推行“亮码入企”行政检查,减轻企业负担;“涉民企犯罪案件清理解决”专项行动,则为企业扫清历史遗留法律障碍。

截至8月10日,“法律服务季”已开展“开放日”和联合走访165次,为1385家企业提供“法律护企”服务,完成846次“法治体检”,化解涉企纠纷981个。各部门的“特色服务”更让企业获得感满满:佳木斯市司法局设立11个“民营经济组织服务窗口”,组建专家团深入465家企业普法,仲裁委以“仲裁+调解”模式让涉企纠纷调撤率达32%;海伦市人民法院作为全省基层知识产权案件管辖法院,审结案件76件,为企业挽回损失1100余万元,还设立“农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基地”,守护龙江“粮袋子”安全;鸡西市滴道区检察院创新“党建红+检察蓝”双擎模式,将涉企案件平均办案时限压缩至12个工作日,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200余万元。

“以前遇到法律问题,不知道找哪个部门,现在工商联牵线,公检法司主动上门,‘一站式’解决。”省工商联农业商会会长、黑龙江省和粮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芳说。和粮农业作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在“法律服务季”中获得“法治体检”服务,不仅完善了合同管理流程,还通过数字化治理平台实现12个关键环节智能管控,“合规建设不是负担,而是企业稳健发展的‘防护服’。”

提质效谋长远:现代治理激活“发展动能”

“推进民营企业治理现代化,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大会现场,鹤岗市委市政府代表的发言,道出了黑龙江推动民营经济“强内功”的决心。鹤岗的“1+N”联动机制、双组长领导小组、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为各地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鹤岗市将民营经济工作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权重达22%,还通过“制度建设信用加分”“企业诚信红黑榜”,引导企业规范治理。

哈尔滨的实践则聚焦“分层推进”,市工商联以执委企业为“关键少数”,选择实体经济、高新技术企业作为试点,建立“一企一档”跟踪服务;依托商会“组织网络”,制定行业合规公约;培育“领军梯队”企业,鼓励企业用数字化、智能化提升治理水平。九洲集团作为哈尔滨培育的“领军梯队”企业代表,在积极探索数字化、智能化治理路径的同时,也在企业合规风控与融资模式创新上深耕细作。“我们设立风控委员会,重大决策必须过‘法律关’,通过‘事前体检、事中审计、事后复盘’,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赵晓红介绍,九洲集团还借助民营经济促进法的融资支持,拓宽了上市企业的融资渠道,摆脱了对传统抵押担保的依赖。

大会现场,省工商联副主席、哈尔滨通普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胥军代表企业家宣读“推进治理现代化、自觉守法善经营”倡议书,呼吁全省民营企业“筑牢法治根基、完善现代制度、坚持创新发展”。这一倡议与黑龙江省民营企业和相关机构近年来在法治建设、规范治理上的探索方向高度契合,迅速得到积极呼应。和粮农业此前已设立合规部、引入合规管理体系认证并建设企业法治文化馆,将以此次倡议为指引进一步深化相关工作。大庆市法学会联合高校主动行动,针对响应倡议的制造业、石油产业、特色农业企业开展“驻企观察”,为其“把脉会诊”提供定制化治理方案,助力企业将倡议要求落到实处。

“法治是‘定心丸’,现代治理是‘倍增器’。”王淑滨在大会总结中强调,黑龙江将持续深化工商联与执法机关、司法机关的协作机制,推动民营经济促进法落地落细,引导企业“胸怀报国志、一心谋发展、守法善经营”。

如今,在龙江大地,法治的春风正吹拂着民营经济的“发展沃土”。众多民营经济主体在法治轨道上稳步前行,从制造业到农业,从高新技术产业到现代服务业,越来越多的企业以规范治理强根基、以创新驱动谋发展。正如企业家们所言,有法治护航,有政策支持,龙江民营经济必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贡献更多“黑土力量”。

记者手记

走进第二届黑龙江省民营经济法治建设大会现场,最真切的感受是企业家们言谈间那份卸下顾虑的笃定——没有了“怕隐性门槛”的犹豫,取而代之的是“有法律撑腰,创新拓市更有底气”的从容。这份自信不是空泛的表态,而是扎根在龙江大地上的真实体感。

会上一组数据令人印象深刻:2024年底,黑龙江实有民营经济主体超325.5万户,增加值占GDP比重过半,法治环境更是成为营商环境五大维度中的“最高分项”。从牡丹江市商会调解入选全国典型,到鸡西市检察院15天办结积案;从海伦市法院为企业挽回千万元损失,到佳木斯市司法局“亮码入企”减轻负担,“法治红利”正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变成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

更让人欣喜的是,龙江法治护航民营经济不止于“解难题”,更着眼于“谋长远”。鹤岗将民营经济工作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权重达22%,哈尔滨推动企业“数字化治理+合规风控”,九洲集团靠法治保障拿下234项专利,和粮农业用合规建设筑牢“农业龙头”根基……这些实践恰恰说明,法治不仅是解困的“定心丸”,更是长远发展的“倍增器”。(记者李雪君 摄影李雪君)


【责任编辑: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