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手机版
扫码即可查看网页

中国网客户端
点击查看下载页面


立即查看

中国网

开放合作的龙江:盛会为媒 共赴振兴之约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8月30日,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新博会)将在哈尔滨举办。这是“十四五”期间黑龙江省举办的第二届新博会。

从数字技术的全球对话到新材料的跨国合作,从产业动能的南北联动到创新资源的跨界融合,过去几年间,黑龙江以一场场高规格盛会为纽带,向世界展现着拥抱机遇的诚意,书写着互利共赢的答卷,让开放合作的种子在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结出累累硕果——黑龙江的浪花拍打着黑河码头,岸边的塔吊正吊起来自远方的集装箱;黑土地上的智能农机在5G信号指引下穿梭,身后留下整齐的田垄;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用石墨晶体打磨着芯片的基底……这一幅幅充满活力的画面,是今日龙江开放合作的生动缩影。

数字浪潮中,搭建创新合作的“智慧舞台”

2022世界5G大会的启幕,像一声清脆的号角,集结了11060名中外宾朋跨越山海——有带着最新科研成果的科学家,有手握投资计划的企业家,有怀揣合作愿景的国际组织代表,他们从13个国家和地区赶来,在1个主论坛和14个分论坛上,用思想的碰撞点燃数字经济的火花。

image.png

2022世界5G大会

华为、腾讯、百度、奇安信等头部企业以及五大电信运营商领投龙江数字制造、数字服务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大会气氛推向高潮。226个项目、1031.8亿元的签约额,成为流淌在龙江大地上的数字血脉。

image.png

2022世界5G大会签约现场

建三江的万亩稻田里,无人机巡田、“千里眼”监测、数字农业平台……科技与农业的完美结合已经贯穿整个农业生产;中国一重的轧电车间内,数控机床上安装了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数据通过工业wifi互联网传送至接收端,服务器对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再通过监控大屏把数据显示出来;龙江森工打造的森林防灭火智慧指挥中心大屏幕上,瞭望塔周围的取水点、卫星监测点、热点、着火点等坐标尽收眼底。从农业生产到工业制造,从城市治理到生态保护,5G技术像一条无形的线,将千行百业串联成数字生态的画卷。

这场盛会落幕时,留下的不仅是签约单上的数字,更是“数字龙江”的底气。从5G基站的星星之火,到覆盖全省的数字经济产业链,龙江用行动宣告:老工业基地的转型,不是简单的升级,而是借助数字技术实现的“换道超车”,开放合作的胸怀,能让这片土地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材料宝库中,开启资源共享的“价值之门”

如果说数字经济是龙江的“新名片”,那么新材料产业就是刻在这片土地上的“资源密码”。

image.png

“多彩龙江”展区

3.36亿吨晶质石墨资源足以吸引全球的目光——这占全国储量55%以上的“黑色黄金”,是新能源电池、半导体芯片的关键材料,也是龙江打开国际合作大门的钥匙。

2023年第六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上,中国五矿集团与鹤岗市政府的握手,意义非凡。双方签约的高纯石墨及负极材料项目,计划打造从矿山到深加工的全产业链,让鹤岗的石墨资源不再是简单的原料输出,而是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产品。

image.png

第六届新博会闭幕现场

国际合作的故事同样动人。巴西盖尔道石墨烯公司的产品总裁弗拉维亚·赞格兰迪·马孔德斯,带着技术来到龙江,与布瑞克(黑龙江)石墨烯公司签约合作,“听说黑龙江的石墨烯技术领先,我们希望在这里打开中国市场。”

大庆溢泰半导体的砷化镓,能用于高频通信器件和激光器;建龙西林钢铁的高强度抗震钢筋,是哈伊高铁的“筋骨”,较普通钢筋强度更高,更加抗震;这些材料看似遥远,却藏在我们生活的细节里——高铁的轨道、手机的芯片、建筑的钢筋,都可能刻着“龙江制造”的印记。

530.3亿元的签约总额,100个合作项目,像一颗颗种子播撒在龙江大地。从资源开采到精深加工,从技术研发到市场拓展,新材料产业正在形成“从矿山到终端”的完整链条,资源优势正在这里真正变成发展优势。

产业协同中,拓宽双向奔赴的“共赢之路”

2024年的金秋,黑龙江再次迎来盛会——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黑龙江)的现场,签约额突破2500亿元的消息,让所有龙江人为之振奋。

image.png

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黑龙江)签约现场

172个项目中,近70%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从卫星航天到低空经济,从智能农机到生物医药,每一个项目都是一张合作的名片,诉说着“南北联动”“内外协同”的故事。

宁波江丰电子董事长姚力军,这位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带着超高纯金属材料项目回到家乡,两年时间就建成了年产4英寸砷化镓抛光片360万片的基地。他的产业园里,超高纯钛、铝、铜等材料将用于芯片制造,打破国外垄断的技术,让“龙江造”的材料走进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更让人振奋的是,他还牵头建设“龙江学子创业园”,吸引众多项目落户。

“投资就到黑龙江,成就事业好地方。”姚力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全球的龙江学者们、向企业家们发出号召,抓住龙江的发展机遇,乘上龙江的发展快车。

深圳联合飞机科技有限公司的故事,诠释了“以商招商”的力量。董事长田刚印背着包在龙江调研两周后,不仅自己决定投资,还把全国几百家供应商请到龙江开会。“这里的供应链基础、应用场景、政府服务都超出预期,我们要在这里建低空经济产业园,带动更多企业落户。”如今,他的团队研发的无人机已经在龙江的林区、油田、农田里应用,从森林防火到管道巡检,让“低空经济”在龙江展翅。

合作的故事里,总有“双向奔赴”的温暖。杭州航天星寰空间技术有限公司落户佳木斯,从第一次考察到签约只用了三次洽谈;科大讯飞与哈工大共建的人工智能实验室,让智能语音技术领先全球,如今正把教育、医疗的AI解决方案推向龙江各地;京东方、丰益国际等企业纷纷表态,要把南方的技术与龙江的产业优势结合,在文旅数字化、农产品深加工等领域开辟新天地。

这些合作的背后,是龙江营商环境的蝶变。2023年,黑龙江在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中,成为进步最明显的5个省份之一。石药集团董事长蔡东晨说出了很多企业家的心声:“在龙江投资,创造了我们工程建设的最快记录,这种效率让我们充满信心。”

2500亿元的签约额,是新的起点。这些项目将在龙江大地上生长,为“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添砖加瓦,让龙江的振兴之路走得更稳、更快。

从数字经济的蓝海扬帆,到新材料产业的星辰大海,再到产业转移的双向奔赴,龙江的开放合作之路越走越宽。松花江的水还在奔流,黑土地的风仍在吹拂,那些在盛会上签下的合约、许下的承诺,正在变成厂房里的机器轰鸣、田野里的丰收喜悦、实验室里的创新突破。

更令人期待的是,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即将如约在黑龙江启幕。这场备受瞩目的盛会,将再次为这片开放的热土注入新的活力,汇聚全球智慧与资源,续写新材料领域合作共赢的新篇章。

开放的龙江,正以海纳百川的胸怀,邀世界共赴振兴之约,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见证更多机遇的绽放、更多梦想的实现。


记者:孙铭阳;摄影:孙铭阳


【责任编辑: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