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家中坐,8台“全国跑”的运输车辆先后在天津市、石家庄市和杭州市异地完成受罚失信信息修复。哈尔滨在全国率先开展的这一信用修复“四城通办”模式,让哈尔滨某物流运输公司负责人邹先生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
为解决交通运输企业跨省受到行政处罚信用修复“多地跑、耗时长、花费大、成本高”的急难愁盼问题,哈尔滨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近日联合天津市、石家庄市、杭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牵头部门,共同签订《关于推动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跨区域协同合作备忘录》,在全国率先开展信用修复“四城通办”新模式,以跨域政府部门线上联动,替代企业异地线下奔波,打通了“跨界”信用修复的“高速路”,帮助企业重塑信用。
据了解,四城以“异地通办、联动代办”为核心,携手建立跨区域信用修复协作机制,涵盖信息共享、合作会商等多个方面。具体而言,每座城市设立一名专职“信用管家”,负责全程对接和“云端协同”工作。这些“信用管家”会定期推送本城市交通运输领域企业行政处罚信息,同时负责沟通本城市作出处罚的行政机关,核实企业履行处罚情况。对在本城市已纠正违法行为并履行法定义务的企业,这些“信用管家”会提供加盖行政处罚机关公章的证明材料,将其回传至失信企业所在城市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牵头部门,并第一时间“键对键”初审后上传“信用中国”网站,撤销失信公示,完成信用修复“闭环”。
据介绍,今年6月,哈尔滨市以香坊区、尚志市为试点,率先探索信用修复“异地通办”,仅1个多月就帮助21家交通运输企业修复235条行政处罚失信信息,解决了企业跑了两年多的“老大难”问题。不派人出差、不用交通住宿、不准备材料、不耽搁时间、不影响投标新订单,受益企业纷纷表示,以前“企业求办”难上加难,现在“政府帮办”速办速成,修复效率大提升。
接下来,哈尔滨市信用修复将进一步围绕企业群众需求,逐步拓展协办领域和合作城市“朋友圈”,推动形成“多领域协调、多城市联动”的信用修复新生态。(记者马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