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手机版
扫码即可查看网页

中国网客户端
点击查看下载页面


立即查看

中国网

勃利:青山藏“宝” 借“绿”生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盛夏的勃利县,成片的蓝靛果树随风轻摆,几十名采摘工穿梭其间,灵巧的双手快速采摘,喜悦的笑声在林间回荡。

“20天的采摘季,能为村民带来150多万元的务工收入。”勃利县林业和草原局林业项目和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毕金波站在蓝靛果丛中,指着眼前这片“蓝色宝藏”介绍,勃利县作为“蓝靛果之乡”,今年种植面积已达1.94万亩,年产量预计超1100吨。

image.png

成熟的蓝靛果

这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勃利县依托广袤森林资源,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出一条特色产业化发展道路的生动缩影。毕金波表示,2024年,在勃利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勃利县林草局全力推动“一场一策、一场一品”产业布局,让青山中隐藏的“绿色宝藏”转变成富民强县的真金白银。

image.png

黑木耳丰收

在东方红林场千顷红松林深处,小小的松塔虽未完全成熟,但却已挂果满枝,五年一次的大丰收让林场人喜上眉梢。

“勃利县红松林面积达18.46万亩,红松子年产量达2800吨,经济效益突破1.6亿元。”毕金波介绍,黑龙江宏泰松果有限公司作为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年生产加工红松子6000吨,直接为种植户创造收入超千万元,提供200余个就业岗位。品质优良的勃利红松子成了市场抢手的“金豆子”,成为了林农增收的“金果果”。

image.png

寒葱长势良好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除了蓝靛果和红松产业,勃利县还大力发展寒葱、木耳、五味子、刺五加、食用菌等特色种植产业。宏伟林场发展的寒葱产业项目,通过产业技术攻关,3年后可实现每公顷产出成品寒葱6000斤;吉兴河林场发展的600多亩五味子也陆续进入成熟期;福兴林场的100栋灵芝大棚年可采收孢子粉1万余斤,为远近村屯的村民们提供了160余个就业岗位,人均增收3万元,自主注册的“丹芝福”品牌正通过线上线下渠道走向全国。

image.png

灵芝大棚

“在七台河市林业和草原局的积极推动下,勃利县3家森林食品加工企业的4个品牌12个产品入选省级林业区域公用品牌‘九珍十八品’,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为林下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毕金波说。

如今,站在勃利县翠绿的山野间,微风送来阵阵收获的喜悦,勃利县正以绿色为基、产业为笔,奋力书写“产业兴林、生态惠民”的高质量发展绿色答卷。


·记者:唐海兵;摄影:唐海兵


【责任编辑:李颖】